2024 ~ 籌備購置建物集資的路上有你有我

113 年集資芳名錄
⦿ 100 孫婕心、孫士捷、王興福
⦿ 200 黃冠賓、陳泳潔
⦿ 250 曾柏翰、曾柏鈞、曾月明、江怡蓉
⦿ 400 蔡雅雯、陳沛慈、王寶
⦿ 500 羅雨欣、魏成都、謝明敏、薛子洛、薛子昱、薛子宥、黃湘寧、陳羚榛、陳彥霖、陳玉玲、陳以軒、郭維宸、郭怡青、張文勇、袁晴陽、徐嘉雯、洪嘉妤、施素絹、姚宇襄、林峯廷、林盈銓、林昌賢、孟繁臻、李盈儀、李玉雲(曉娥)、呂德沛、吳志榮、王瑞苑、王紫蘆工作坊、丁棋城
⦿ 555 趙用桀
⦿ 600 蔡沛珊、曾珮君、曾加志、李沛廪
⦿ 700 劉文倩、許麗芬
⦿ 800 劉美吟
⦿ 1,000 鄭景祥、潘育靜、劉憲文、劉仰聖、蒲彩月、楊玉君、馮建源、陳黎芳、陳韋瑄、陳美蘭、陳秀英、梁靖微、張文健、洪崇益、邱德祥、邱經堯、林維德、林宜謙、沈惠瑜、吳宗憲、王錦雪
⦿ 1,100 蔡佾蓁、陳佳淇、王福生
⦿ 1,200 薛清文、蕭沐君、蔡梅、劉薇、楊舜祺、楊舜傑、楊木火、黃燕玉、林俐萍、林芳儀、朱育萱
⦿ 1,300 郭建中
⦿ 1,400 李筱樓
⦿ 1,500 盧泰瑋、黃懷慶、黃筱分、湯雪美、曾祥榮、張春櫻、張怡菁、李明和、江泮瑩
⦿ 1,800 陳麗秋
⦿ 2,000 謝淑琴、謝素鳳、蔡銘雄、蔡軒奕、歐純嵐、新永和股份有限公司、微一設計有限公司、游林秀英、陳若梅、陳冠宇、陳妍熙、郭文煌、得豐預力股份有限公司、張慧芝、張毓家、張建民、涂錞儒、徐祥拓、胡采暄、林建宏、林玫君、林君蓉、李宜馨、呂思賢、吳尚城
⦿ 2,200 熊家媛
⦿ 2,400 施馨婷、李念臻
⦿ 2,500 魏國智、楊閔華、永裕鋼鐵工程股份有限公司
⦿ 2,600 余玉蘭
⦿ 3,000 磐固工程有限公司、詹德淡、許秋妹、莊沅融、孫瑞隆、The Giving Tree Family
⦿ 3,200 台北市私立史瑞克文理短期補習班五常分班
⦿ 3,300 陳致中
⦿ 3,500 沈牧樺
⦿ 3,600 盧力源、蔡鎮宇、蔡志宏、劉鳳仙、楊翔惟、黃桃、黃怡華、陳珍珠、張耀仁、張子安、崔道通、洪羽嫻、政大地政士聯合事務所、侯佩倫、林維真、林淑惠、林玲如、林俊諺、林丙丁、周惠君、那培玄、李淑玲、呂亦鎔、吳翠琴、吳宗霖、何梓郁、何其中、佑駿工程行、王喬思、王立俞
⦿ 4,000 廖容嫻、黃敏柔、胡鎮昇
⦿ 4,600 羅筱玉、吳明福
⦿ 5,000 潘奕達、遠東國際商業銀行、黃O頎、湯瑋儒、湯瑋柏、湯素蓉、湯家和、曾婉玲、陳博惠、台東三聖堂 歐姿妤、大漢混凝土有限公司
⦿ 5,500 簡宸培、謝淑媛、謝家珍、黃思賓、黃勁儒、陳維紘、陳怡如、林竹軒、李振福
⦿ 5,800 劉瑄臻 PUJA印度藝術文化工作室
⦿ 6,000 魏逸綸、謝惠盈、謝欣穎、諶思穎、蔡政良、蔡孟釗、劉茂宏、劉美樺、劉炳雄、趙舒怡、楊又境、黃鳳仙、黃淑珍、黃河東、陳志豪、陳令那、許琬婷、張綺慧、張海琳、徐慶承、徐丞胤、林士群、李寶莉、李湘涵、吳帛橙、宇程金屬工程有限公司、立東建材行
⦿ 6,500 劉雅雯、黃淑美、曾嘉慶、陳柔蓁、吳沛緁
⦿ 7,000 楊麒耀、陳伶潔
⦿ 7,764 高雄醫學大學 學18牙14同學會
⦿ 8,000 薛淑芬、吳佳螢、CAMA台東鐵花店及愛心顧客
⦿ 9,000 俞秋燕、林佑儒、竹埔電器有限公司
⦿ 9,500 楊克明
⦿ 9,600 蕭阡祐、羿泰交通有限公司、吳如珮
⦿ 9,858 陳智雲
⦿ 10,000 鄭真枝、許華德、莊淑珠、張至岩、柯順在、林洋志、李慶文、王玉梅
⦿ 10,400 陳莉盈、方昱敦
⦿ 10,500 普斯敦聲音工程有限公司
⦿ 11,000 劉克柔、胡瑞珊建築師事務所
⦿ 12,000 麗之花企業有限公司、築遠工程顧問有限公司、鄭梅玉、蔡易澄、蔡易洵、陳鈺泓、陳淑芬、連承義、員順蔬菜號、林錫濱、林笑天、王吉松
⦿ 13,000 謝秀瑛、古信杞
⦿ 14,400 黃小芃
⦿ 16,000 董華澤
⦿ 16,500 謝聰哲
⦿ 18,000 礐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、陳至瑩
⦿ 19,500 黃旭弘
⦿ 20,000 薛懷斌、戴毓臻、蔡任意、陳立愷、李慧娟、李孟修
⦿ 24,000 鼎臻商行、許雅瑄、莊家煌、林詠章
⦿ 30,000 龍過脈橄欖球活動的大家、賈長德、曾佩君、林彥任、林建隆、朱文華、凡宇實業有限公司
⦿ 32,000 紟鑽企業有限公司
⦿ 36,000 柯淑華、林章安
⦿ 39,500 永陞建設股份有限公司
⦿ 41,130 侯美秀
⦿ 48,000 劉秋碧
⦿ 50,000 鄧子菁
⦿ 82,000 台北西門獅子會
⦿ 90,000 黃惠美
⦿ 100,000 陳秀榕
⦿ 120,000 張家豪、群翰投資股份有限公司
⦿ 250,000 益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⦿ 301,350 善心人士
⦿ 500,000 張鴻泰
⦿ 600,000 米格國際股份有限公司
新開辦臺東縣精神病人社區居住服務方案
開辦時間:113 年 8 月
服務對象:
經療癒後,情緒穩定的精神疾病患者。
服務型態:
1.團體家屋 4 人,每人每月提供生活津貼 3 000 元。
2.協助外部個別租屋 2 人,每人每月提供租屋補貼 5 000 元。
服務內容:
協住生活支持、健康促進、社區餐與、生活安排、生活壓力事件處理、資源連結與運用、法律諮詢、全力維護及倡議等等。
服務地點:臺東市新社一街 32 號
電話:089 232 279
個案來源:
由臺東衛生局心理衛生中心評估通過後,轉介至本會,113年8-12月接受轉介11案,其中六案評估符合收案。

由於此計畫與本會之前住宿家園計畫仍有所差異,一開始也較不熟悉,隨著與個案的相處、溝通後也逐漸了解個案狀況與處理模式。例如小A,她是思覺失調患者,有幻聽卻害怕吵雜,剛來家園住宿時可能尚未適應,情緒上較不穩定警察上門時有的事,經過一段時日的磨合與溝通,個案小A知道也了解老師會幫她協助她情緒上及生活上事情,偶有情緒不穩時會先找老師協助或是小聊一下來緩和情緒,也穩定就醫用藥,有幻聽時也較能告訴自己那是幻聽而儘可能轉移注意力,情緒上的不穩次數也已經降低發生頻率。另一位個案小B在本會已有工作一段時間,各方面均較穩定,在前些日子因為醫師調藥關係讓小B情緒上有些起伏,在老師的觀察及提醒下讓小B服回醫生交代的原藥量後也獲得改善。
長照營養送餐服務心得
一、目前服務服務區域:
臺東市部分區域(豐里里、豐谷里、永樂里、豐樂里、豐年里、卑南里、南榮里、馬蘭里、光明里、新生里、中心里、自強里、東海里、豐榮里、新興里、建國里、中華里、四維里、寶桑里、民生里、民族里、文化里、鐵花里、興國里、復國里、大同里、復興里、成功里、強國里、仁愛里、中正里、中山里、民權里)
二、主要服務概況:
1、提供餐食予無法準備餐食之獨居老人戶、家屬無法提供餐食之老人、身心障礙者等符合政府規定送餐標準者,得以解決其餐食問題,並能兼顧長者營養充裕及均衡。
2、藉由營養餐食服務提供老人均衡營養,維護其身體健康與提昇生活品質。
3、運用社區志工人力協助送餐服務,凝聚社區關懷意識,在送餐的同時關懷獨居老人,落實「社區化、家庭化」的服務。
4、送餐時,送餐志工透過長者互動的服務,溫馨了長者,減輕失能長者及家庭照顧與經濟負擔。
三、服務對象及人數:
服務對象:(1) 65歲以上老人 ; (2) 55歲以上山地原住民 ; (3) 身心障礙者 ; (4) 僅IADLs失能且獨居老人。
服務項目內容:過一至週六(附國定假日)提供營養午/晚餐。
目前服務的心得:
無論風雨或寒天,送餐志工每日送便當與關懷給長輩,有時候阿公阿嬤們一句貼心的問候,就像雨後天晴的彩虹一樣,溫暖送餐志工們。
某次送餐志工送便當到長輩家中,看到平常身體狀況佳的長輩懶洋洋的躺臥在客廳沙發上,詢問後得知長輩身體不舒服。經社工瞭解回報給長照中心個案管理師,請他們協助處理長輩狀況,評估是否需要聯繫外地家人或是新增加其它服務。此次協助後長輩狀況良好,送餐也持續服務中,長輩很感謝送餐志工的關懷與協助。送餐志工送的不只是便當,是一種關懷和隨時的幫助。
晟心庇護工場
Albert Einstein有句名言:「每個人都是天才,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評斷一條魚,它將終其一生覺得自己是個笨蛋。」每個人都有成長與改變的潛力,只要給予適當的機會與支持。
晟心餐飲庇護工場致力於為身心障礙者提供就業機會,今年增加了見習和實習名額,幫助他們在技能學習、職業發展和心理成長等方面取得進步。工場位於臺東市,提供便當、湯品等內用、外帶和外送服務,並創造一個友善的環境,讓學員增強自信心和社會融入。在這裡,學員們能學習烹飪、清潔、接待服務等專業技能,並參與多元課程活動,這不僅提高了他們的就業競爭力,也幫助他們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,增強自立能力。此外,工場注重提供包容的工作環境,根據個別需求調整工作方式,減少壓力,並給予心理支持,讓學員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對社會的貢獻。
許多服務對象已經穩定就業,成為工場的核心成員,不僅負責協助餐飲製作,還能協助新員工熟悉工作流程,並證明每個人都擁有在適合的環境中成長和發光的潛力,進步的成果也增強了家庭的支持。
工場的營業時間為週一至週六,10:30–13:30 和 16:30–19:00,讓大家在享受美味餐點的同時,支持身心障礙者的成長與發展,實際行動去傳遞溫暖和力量,用愛和耐心傾聽,理解需求,給予支持和鼓勵,讓生活變得美好包容。




文賢社區家園的服務
在臺東縣有許多的身心障礙者求職不易,即便透過協助而獲得就業機會,然而偏鄉遙遠造成交通不便,若於市區租屋既無家屬照應也因經濟問題無法負擔租金;加上本身社會互動及溝通能力較弱,難以維持穩定就業;他們也渴望獨立生活,卻苦於受偏見而沒有機會學習或展現自我。一般大眾對身心障礙者的認知,是應安置住宿型的教養機構、受全天性的照顧,然而這卻減少其與社區民眾互動的機會及社會參與,也剝奪了他們學習獨立生活的機會。
「社區居住」是一種讓身心障礙者更貼近一般人的服務模式,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。為解決上述問題,本單位於民國99年成立「社區居住」,讓身心障礙可以從家鄉走出來學習生活自理,居住於離職場距離較近的住宅,進入社區。藉由專業團隊輔導住民以強化其社會支持,增進生活能力,經由協助使身心障礙者能融入社區與社區互動,參與社區休閒娛樂、體能、社團活動、使用社區設施、設備之服務,輔導住民金錢管理、交通能力、生活自理、自我倡議能力等。
簡單來說「社區居住」具有以下特色:它具有溫馨家庭的生活模式,以六人服務對象為單位,配置一名督導、一名社工,由教保老師透過共同生活更瞭解住民需求及不足之處,加以輔導之;亦或瞭解住民優勢而使其強化之。使住民方便就近就業,促成其獨立能力。能充份的融入及參與社區,讓生活更豐富。
目前我們已開辦三間家園,共可服務18名身心障礙者,每位住民來自不同地區,金崙、成功、大武、關山、鹿野、長濱等,「社區居住」讓住民免於往返職場舟車勞頓的辛勞,使身心障礙者能穩定就業並減輕家庭經濟壓力,學習獨立自主、提升生活品質;由教保老師協助教導其日常生活,讓家屬能安心交託於家園,家庭照顧者獲得喘息空間。
在我們團隊的服務過程中,看見服務對象的行為改變、生活自理的進步,職場適應或穩定就業,以及獲得更多戶外休閒活動、社區參與的機會等,讓我們更加確信「社區居住」的設計對身心障礙者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服務模式,盼社會大眾能對此服務給予支持,讓身心障礙的朋友們在人生的道路中發揮更多可能性、展現自我。
『文賢一舍的故事』
在一個安靜的死巷弄內,名為文賢一舍的家園,是五位住民的另一個家。他們多數有智能障礙,是需要更多支持與關懷的大寶貝們,他們的生活充滿挑戰。為什麼呢?因為從入住家園那一刻起,他們就開始面對各種生活中的挑戰和問題。
例如,曾有好心的鄰居提醒我們:「你們的電燈整晚都不關喔?」;「你們的大門不關,這樣不怕小偷嗎?」; 還有那加壓馬達的聲音,總是不停地響著 ; ……。這些雖然看似瑣碎的問題,其實對他們來說,都是不小的挑戰。家園裡的住民們有不同的狀況和障礙,例如,關於「聲音」的問題,老五寶貝會總是把電視或平板的音量開得很大,不管是多晚還是多早,他總是活在當下的感覺中,對周圍的聲音並不敏感。當我提醒他時,老五有時天真可愛地回答說:「覺得太大聲可以去戴耳塞呀!不然耳機也可以,這樣就聽不到聲音了啊」。老五是自閉症,經常自言自語,活在自己的世界裡,對外界的聲音不敏感。雖然我們無法完全避免他這些行為的出現,但我們仍努力讓他理解,睡覺的時候應該注意音量。
對於每一位住民寶貝來說,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不僅是照顧,還需要耐心的指導和提醒。這些住民寶貝並未意識到他們行為中的一些問題,這也是我們作為教保員的工作之一。比如,老大寶貝曾對我說:「我們不用老師,我們自己可以,我們都會」。但是,我們知道很多時候他們仍然需要我們的引導。有一天,老大寶貝對我說:「老師,你可以去找單車店老闆嗎」?經過了解,我發現是老大的單車壞了,他自己去單車店修理,但發現單車並未完全修好。平時我們教過他,當單車壞了要去修理並記得拿收據,他做到了。但是我們卻沒有教過他,如果修理不完全,該怎麼處理呢?老大寶貝雖然有中度的智能障礙,但他能理解時間概念,並且對金錢有基本的認知。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次教學的機會,讓他學會處理問題的後續步驟。
老二寶貝是精神障礙者,認字能力有限,也不會算數,但他敢於表達自己。儘管他吃過飯後常常還覺得肚子餓,他依然會直接告訴我想吃東西。每當他這樣要求時,我總會提醒他:「可以,但要適量」。此外,老二還承擔起了帶老四寶貝過馬路的責任,這讓老二在生活中承擔了更多的照顧責任。儘管老二有過不遵守交通規則的情況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他在我們的指導下,開始更加遵守交通規則,也變得越來越懂得照顧他人。
老三寶貝則是動作比較急,表達能力稍弱,對數字和計算也有一定困難。每當他去買東西,他會把錢攤在桌上,讓老闆自己去拿。雖然這樣的行為可能讓店家有些困惑,我會在旁邊解釋他的情況,希望店家能理解並給予他足夠的耐心。儘管他在數字上有困難,但他卻非常願意參加社區活動。他對社交和與人互動充滿熱情,參與集體活動時總是積極投入,並享受其中的過程。
至於老四寶貝,他無法說話,認知能力是所有住民中最弱的一位。由於不會說話,他常常會用自殘來表達情緒。大部分時間,他都需要教保員的陪伴,例如:老四寶貝總是自己手洗髒衣服,但教保老師發現他根本只是把它弄濕,並未真正洗乾淨。因此,我們開始慢慢地教導他如何使用洗衣機,並在過程中給予他更多的引導和鼓勵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們對他的了解越來越多,也能更有效地照顧他,協助他更好地表達自己的需求。更令人欣慰的是,他的情緒問題也有了顯著的改善。
在文賢一舍,我們的每一位住民寶貝都在努力面對生活中的挑戰,並且在這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家。我們作為教保員的使命,不僅是提供日常照顧,更是成為他們學習和成長的引導者。
生活支持
在夜間社區居住服務中,常對於住民的生活支持給予協助。小萱是一位身心障礙者,平日居住於社區家園裡,假日才會返家,家裡為單親家庭,母親平時種菜、賣菜,家中經濟條件不佳,連剪髮這樣的小事都變得奢侈。
過年前的最後一個周日,教保員看到小萱回宿舍後,前額頭髮缺了一大塊,詢問下得知,頭髮很長了,很常蓋住眼睛,但因身上沒多餘金錢可去理髮院修剪,所以在家自己用剪刀把頭髮修剪,但因為不會剪,所以不小心修剪掉一大塊頭髮。
小萱說此事時,心中有些黯然,她明白母親的辛苦,卻無法向她提及自己對於外貌的渴望,於是教保員跟小萱說過年快到了,妳只修剪到前額,雙耳邊及後頸處還是很長,但教保老師不會修剪耶,我們去理髮廳修剪好嗎?小萱猶豫一下後,答應了。
去理髮廳之後,小萱可以自己跟理髮師討論要修剪的樣式及長度,修剪完之後很滿意的一直向教保員及理髮師道謝。
勝賢小作所
服務介紹:
『社區日間作業設施』(簡稱小作所)提供心智功能障礙者社區化、小型化的日間服務,提供能力不足以進入職場,亦不適合安置在機構內的身心障礙者,可以參與作業技能訓練及休閒文康活動的服務,豐富身心障礙者生活經驗,增進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能力,落實個人發展及自我決策,學習人際關係、促進其社會參與及增進社會融合,並提供家庭照顧者喘息之機會。
服務內容:
-
作業活動:手工皂製作、二手商品整理、餐食準備及環境清潔,學習作業技能、作業活動生活適應、求職技能,培養良好作業活動態度,促進個人作業活動之參與度與品質。
-
生活照顧:提升自我生活照顧品質,建立或提升之個人能力,提升個人於作業站及社區之獨立生活功能。
-
社會參與:開發及運用社區資源,規劃社區適應、參與社區舉辦之各項活動,豐富個人生活經驗。
-
休閒文康:設計體適能、藝文活動、音樂律動等,著重在提升休閒生活品質,建立或提升人際互動及社會能力、強化體適能、促進身體及情緒健康。
-
終身學習:學習衛教、性教育、作業活動安全教育、興趣及嗜好發展、認知強化,提供個人終身學習之發展,強化個人基本生活知識,或興趣嗜好的發展
-
自立生活:生活活動進行的各種規劃、選擇與決策、進行個人生活事務的自主管理、學習問題解決策略,促進個人自主選擇決策、自主管理。
服務對象:
-
18歲以上(含15歲以上未能繼續就學者)身心障礙者,未安置於社會福利機構、精神醫療復健機構者。惟接受夜間型住宿機構服務者不在此限。
-
有意願、且經作業設施服務提供單位評估及本府ICF社工評估適合參與作業活動每日持續4小時以上,每週至少20小時之身心障礙者。
-
具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及交通能力者。
服務人數:可提供服務共17位
服務時間:星期一至星期五 08:00-16:00
服務地點:臺東市傳廣路153巷1號
聯絡方式:089 361 089 陳社工
E-mail:leeshanhsien361899@gmail.com
『社工 賢言賢語』
陪著你走過 陪你一起適應社會
「那個,下午公車!」這是剛接案時阿忠(化名)在星期五最頻繁跟我說的話,那一天可能會重複3~4次這一句話。
阿忠在原生家庭已40幾年,透過外部轉介,社工們初次訪視他時,他的整體狀況不是很穩定。剛進到勝賢小作所剛開始,個案無法靜下來,不斷焦躁的重複同樣的話或者是走來走去。透過工作人員們的評估、觀察給予輔導,並與個案的主責醫師共同討論個案狀況,不斷調整輔導方法及用藥調整,到目前個案已在這裡接受一年的服務,不僅是作業時間提升、情緒穩定也改善很多,對話也越來越有溫度。請長假時還會打電話回來問候大家,告訴大家他很想念大家,想念包皂。案家屬也透過社工的轉介,辦理申請中低收入戶的生活補助津貼,讓家屬能在經濟上減輕一些負擔,也讓家屬在個案日間服務時間有喘息空間。






二手商品組 ~ 小宇的日常
小宇的日常生活反映了他在成長過程中的挑戰和逐漸的進步,即使他先天智能不足,情緒起伏較大且專注力薄弱,他依然在小作所的支持下取得了令人欣慰的進步。
他的挑戰包括容易因情緒影響而大聲說話,或趴在桌上逃避工作,但也展現出隨著時間變化逐漸適應的跡象。透過工作人員的耐心輔導與鼓勵,小宇慢慢學會了執行作業活動,例如整理二手商品、學習分類、擦拭清潔以及打掃等。雖然他在工作上會很快感到不適,例如手痠腳痛,但隨著等待時間從最初的40分鐘縮短,他的持續力與接受度正穩步提高。此外,他能逐漸記住作業活動的順序,並完成工作場域用具的清潔與收納,這是一種能力上的實質進展。
小宇對隨意塗鴉的喜愛也為他的生活帶來了創意和樂趣。這份喜好可能成為他抒發情緒的方式,甚至有助於提升他的自信和內心的平靜。在小作所的陪伴中,他的作業時間與情緒穩定性均有所改善,這證明了耐心、支持與關愛的重要性。小宇的故事提醒我們,即使面對先天不足,愛與引導依然能幫助他突破困難、找到自己的進步步伐。他的努力和轉變非常令人感動,也值得鼓勵!
手工皂裏的用心
阿聖是我們小作所手工皂組的新成員,來自遙遠的山上,生活交通總是有許多不便。記得在阿聖剛到來時,因身受疾病影響,痛苦無法說出口,經常焦慮不安、自言自語、焦躁、無法入睡、眼神無光,身體各種不適,導致無法學習。
在團隊相互配合下,阿聖在協助下就醫治療,配合用藥,已能穩定接受服務,在作業技能方面的學習,也逐漸進步!現在阿聖已能和同儕一起攪拌皂液,製作手工皂後也能完成清洗器具,並且主動表達要學習包皂。
基於多年的工作經驗,他的進步是非常值得鼓勵的!阿聖的進步,每個細節都很重要,日夜間努力的配合醫療診治 ; 還有社工的溝通與家庭協助,教保員給予的情緒價值,讓我看到一個溫暖可愛的大男生!貼心的阿聖,也在融入適應團體生活,說的話變多了,微笑變更多了,我知道他把我們當朋友、當家人了!
未來,阿聖會和我們一起,製作更多手工皂,學習更多技能,感受享受生活細節,學習在有壓力的時候放鬆自己,參與體驗更多社區週邊事物,一起創造我們的記憶!製皂時的他最喜歡聞到精油味道時跟教保員說「好香」,那一剎那他臉上露出真心靦腆的笑容!看著他眼裡的光,教保員也替他開心!哪一天,您購買我們皂亮手工皂,是阿聖與同儕分工製作完成的。每個夥伴分工不同作業,相互學習,希望你/妳也能給我們的皂亮夥伴們鼓勵!
未來,我們會一起認識更多不同草本植物製皂,學習新的品項,希望大家能給我們機會支持創新。
皂亮手工皂,每個夥伴都重要,每個環節都由服務使用者多年努力學習親手完成。
夥伴們用雙手製作有溫度的手工皂,更因為大眾的認可,互惠讓我們更好!
